面盆,一个消失的古村庄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22 21:42

我小时候常去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下庄公社凯时最新网站人生就是博面盆村,曾经的村民,一部分老人去世,剩下的大人小孩,几年前都迁至七八公里外的口上村,住进县里统一修建的安置房内。村里的老房子被夷为平地,当年的烟火气随着村民举家迁移彻底消失,面盆这个承载了多少人梦想和希望的村子不存在了,只能从记忆里去寻找。

2014年我与二姐和外甥陪母亲回阔别10多年的面盆娘家,拍摄了村庄房屋、街道、石碾子等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没想到几年后这个村庄突然间从视野里消失。我保存在电脑里的20多张照片显得格外珍贵。发给表哥表妹、姨哥姨姐和哥哥姐姐们,他们都会打开话匣子说个没完。他们的心情与我一样五味杂陈。镜头中的画面他们非常熟悉。可是那曾经热闹的村庄再也回不来了。

一个村庄近200口人离开家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多数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虽然移民户居住的都是楼房,每人有20多平米,水电气都有,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但他们离开从小长大并与之亲密接触多年的村庄、房屋、高山、小河、土地,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俗话说:住惯的坡不嫌陡。从走出村庄那天起,他们不再靠土地为生了,不用种庄稼,60岁以上老人有一定的生活补助,老弱病残靠低保维持生活。

将居住在山区的农民进行集中迁移是好事,是政府对百姓的关爱,也体现了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利好,标志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这些好处老百姓是感恩和领情的,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不会有老百姓的今天。

可是地方政府在为民做好事、善事的同时,也伤害了他们的感情,那就是将老房子拆除,断了他们回去看看老屋的念头。在下庄乡多个村庄,凡是迁移的农民,他们的旧房基本上都没了,这样做是人性化吗?为什么不保留这些老房子呢?即使有朝一日垮塌了,他们也能看到自己的房屋,记忆的思绪会跨越时空,飞到那逝去的岁月。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每一个人生驿站,会在生活过的地方留下深深的印记。人到一定年龄都会怀旧,老屋便是他们最思念的地方。

回老家看看,房子在与不在,心情不一样。我老家有5间老房,在外创业几十年,时时想念从小长大的小山村。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在外打拼的人来说,都是美好的回忆。我为什么一直没将驼梁山深处的老房出售?无疑是想留作纪念,每次回去总要走进院子,进屋四处看看,再拍一些照片,想念家乡的时候,看看照片,这种对家乡的情怀、乡愁,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热爱家乡的人才会热爱自己的国家。

面盆村是我的精神家园。姥爷姥娘、舅舅家以及多家亲戚曾经在这个村庄居住过。一个四合院曾住着包括姥爷姥娘7户人家,几代人在这里生活,很有乐趣。除了晚上寂静几个小时,天一亮就热闹起来了,鸡叫、人的说话声不绝于耳。这个院子还出了一个全国劳模,叫王连华,是个邮递员,是我远方的一个姥爷。每次去面盆,他家都请我和母亲吃饭。去面盆一回少则一月,多则几个月甚至半年,我喜欢这里的环境,对面盆感到特别亲切。当我离开姥爷姥娘、舅舅妗妗和表哥表妹时,心里很难受,像丢了魂似的。

地方政府组织人力、设备将面盆村民的房屋扒掉,这种做法从长远看对当地发展肯定是不利的,再说国家没明文规定将移民户的老房拆除,这是地方政府所为。听说面盆的老房子被扒的连个残垣断壁都没留下,我感到心疼。据了解,下庄乡凡是移民的村庄都将老房子扒掉了,理由是怕老百姓重返故里。

被毁掉的村庄还有研究价值吗?老房子就是一段历史,记载了村庄千百年来的兴衰变迁,对后人研究建筑、习俗等乡村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什么云、贵、川、陕、甘、宁等许多省市的古村落还完整地保留着,事实证明是当地官员的明智之举,这些保护完好的村庄可谓招财进宝,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同在一片蓝天下,别的地方能做的事,阜平的父母官为什么不能站在全县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面盆是下庄乡地理位置最好的村庄,四面环山、视野宽、村前小河流水潺潺,被果木树、庄稼地环抱,风景独特,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政府为何不将这些老房子修缮一番,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呢?这不也是资源吗?阜平县山高、谷深、自然资源匮乏、没支柱产业,导致经济落后,年财政收入赶不上上海一个乡镇的一半。出路在于思路。说到底,一些官员没远见,对一些古老的、有特点的村庄缺乏研究和评估,错将珠宝当废铁!

一个被人为毁掉的古老村庄,不可能复原,老百姓有遗憾,难道官员们就没遗憾吗?

            (吕奎元)



电话